关注协会
最近发表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解决建筑材料领域两大关键挑战的新方法:高效利用钢渣以及减少水泥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该研究由东南大学的钱春香教授团队完成,探索了将微生物技术与回转式工艺相结合,加速钢渣的碳酸化,从而固定水泥窑烟气中的CO2,并生产出辅助胶凝材料。
户用玻璃钢化粪池+集水池+土壤型高负荷微生物滤床+达标出水。
基于纳米絮凝剂的污水处理厂原位扩能技术是在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基础上投加纳米絮凝剂,提高二沉池处理负荷,达到原位扩能目的,纳米絮凝剂加药点选在生化池出水至二沉池进水间的水渠(管道)两端或中间位置,选择水流湍急的地方进行加药,以促使纳米絮凝剂与泥水混合液能够混合更加均匀。
项目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形成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部分关键技术曾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等多个鼓励目录。
基于微纳层叠共挤出生产技术和特定配方高分子材料,生产轻质隔声材料/宽温域阻尼材料。轻质隔声材料利用发泡层和非发泡层的交替结构,获得良好的隔声性能;宽温域阻尼材料利用软硬橡胶基材料交替结构,获得良好的阻尼和减振性能。
基于强化分离与功能界面的低碳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机构已开展60余项污水处理和水回用等工程应用,累计处理水量逾40亿吨,直接经济效益超3亿元,拉动产业投资约百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韩卫清称:“电化学技术兼具直接电子传递、多级活性物种介导的氧化与还原特性,是实现废水减污控毒最有效方法之一,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案。”
该技术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系及环境敏感地区的水质改善等领域推广,通过低碳深度脱氮处理技术可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降低至1.5mg/L以下。
熊猫广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多维度实践,构建覆盖环境治理、资源循环、低碳运营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楼宇转型,曾获评“2024年度青浦区楼宇型特色产业园区——熊猫数字低碳园”“2024年度青浦区营商环境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炭素生产企业中混捏成型、焙烧等生产工序产生的含沥青烟废气经收集后作为助燃空气,在煅烧炉火道中实现高温燃烧净化,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后达标排放。
高温烧结料自上而下通过立式冷却塔,与冷空气逆向接触换热,热空气经除尘后进入余热锅炉,再返回冷却塔循环利用。
油气经三级梯次降温冷凝回收;不凝气经变压吸附,高浓度脱附气体返回冷凝入口循环处理;较低浓度脱附气体与吸附排气经催化氧化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