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泄漏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节能减排技术——南京普瑞泰格安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杭州“数智生态”项目覆盖气、水、土、废、声、辐射、生态、双碳等要素,实现了环保、城管、住建、农业、消防、应急、公安等10个部门的数据全面打通。
新建和田至若羌铁路风沙防护治理示范工程不仅起到防风固沙效果,而且生态效益明显,绿色长廊形成了碳汇林,充分发挥植物的碳汇功能,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建设的“十四五”国考水站,自投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未发生过事故,每月数据捕获率可达99%以上,数据有效率99%以上。
本项目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境内的入河排口进行排查溯源,实现了入河排口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完成11套光学法微型站、2套国标法微型站、13套水量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13个标志牌建设,1套入河排口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塑料凭借其低制造成本与高耐用性,在医疗、航空航天、包装等诸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塑料的广泛应用,废弃塑料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光催化重整塑料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太阳光激发半导体材料将塑料分解转化为高值化学品,兼具固废再利用与能源转化的双重意义。
202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成果——工程菌株VCOD-15,这款“微生物特种兵”能在高盐工业废水中同时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仅需48小时完成净化,攻克了困扰全球的环境修复难题!
杭钢旧址公园GS1303-12/14地块修复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措施,通过改进工艺工法、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废水回用等措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的能源消耗,实现了较好的碳减排效果。
项目治理结束后不消耗燃气、蒸汽等其他能源介质,只对现有的用能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优化调度,合理调配,节约能源。使污水处理站得以关停,预计节约运维成本1亿元/年。本项目建成后仅有少量电能消耗,为环境监测仪器消耗电能。该项目圆满地完成了治理目标,每年可实现铁锰减排32t。
本工程通过土地整治和改良重构,将原有的矿山贫瘠裸地转变为草地、林地,减少裸露矿区土壤的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其次,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以及矿业废弃物用于矿山修复,实现以废治废,节约成本并大量减少废弃物运输、处理过程带来的碳排放量,同时可避免矿业废弃物压覆土地导致的原有土壤和植被固碳能力丧失问题。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有效封固土壤中原有的碳元素,增加的植被覆盖面积,更增加了碳汇,碳减排效果显著。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特聘教授林辉博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有关多氟及全氟化合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