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睢宁县供电分公司锚定“双碳”目标,通过建立沼气发电运行特性的调度模型等技术创新,建成 33 个沼气站,沼气厌氧发酵装置总容积 4.9 万立方米,形成“风光气”多能源互补的发电并网系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分布式沼气发电站集中监控及调度运营系统,实现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沼气发电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利顶课题组在农田景观格局优化与土壤抗生素风险防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在甲醇重整制氢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成果以“Optimizing selectivity via steering dominant reaction mechanisms in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经9项应用案例表明,本套高频声波钻进采样装备适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可解决三大关键问题:①不同地层和污染类型场地适用性差,土壤采样扰动大;②松软及坚硬地层采样效果差,取芯率低;③监测井建井效率低、规范差,地下水采样扰动大。
建工修复的有机污染场地挥发及半挥发性气体、异味控制技术装备,适用于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的基坑开挖、转运、暂存、待检等工序中,也可用于垃圾填埋场、化工园区污染管控场地等存在有机污染气体逸散风险的场合。
为提升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的推广及应用,我会于2024年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已在《关于对2024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评审结果的公告》中发布。为便于各界查阅使用,我会编制了入选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简介,陆续在协会官微和官网公布。项目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2025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及优秀示范工程评选工作也即将开始,期待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申报。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牟翠翠课题组基于冻土钻探、室内培养及对比分析发现,受排水影响的湖塘CH4释放温度敏感性降低了约56%,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和底物可利用性是排水湖塘CH4释放及温度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素。该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排水减缓了CH4释放对升温的响应。
新型垃圾渗滤液处理一体化高效反应器适用于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可在高效去除高浓度污染物的同时,解决传统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难题。
建工修复的有机污染场地挥发及半挥发性气体、异味控制技术装备,适用于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的基坑开挖、转运、暂存、待检等工序中,也可用于垃圾填埋场、化工园区污染管控场地等存在有机污染气体逸散风险的场合。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如何高效处理废弃物并转化为清洁能源成为科研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此,北京林业大学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实力。
船舶修造行业外场涂装废气移动式净化设备适用于船舶修造行业外场涂装过程中外板涂装、密闭舱室涂装、小构件临时涂装等工况,满足船台、船坞、码头等复杂的使用场景。同时该设备还可扩展应用至钢结构生产、木制家具生产、机械件生产、汽车零部件喷涂等行业。
该系统结合厌氧消化、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过程,并通过ICGC载体增强厌氧消化和反硝化过程。通过厌氧消化提高黑水的生物降解性,在好氧-缺氧阶段利用黑水中的有机物和ICGC载体提供的无机电子供体,实现同步异养自养反硝化,而无需硝化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