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在《自然 - 化学生物学》发表 “活” 塑料研究成果,利用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使特定微生物产降解酶,孢子嵌入塑料基质赋予其自我降解能力,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有望推动环保发展。
案例规模50t/d
近日应用在湖北大型火电企业——国电长源汉川第一发电有限公司,解决了困扰燃煤电厂三氧化硫排放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脱硫废水零排放。
该技术通过智能云平台、智能控制器 对雾炮机、云雾机、洗车台、抑尘车等多种粉尘治理装备进行智能化控制;由此构建监测反馈、控制执行的伺服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反馈、控制与调整,实现无组织.排放精准化治理。
济南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2021 年 12 月发布实施道路颗粒物排名办法,考核区县扩至 10 个区,对 1400 余条路段月度排名并奖惩。2022 年,道路 PM10 和 PM2.5 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走航数据实时发布助监管。
北科院资环所在该方面取得新进展,可提高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分离效率和抗污染能力,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处理成本。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取得新突破,为水处理等领域提供了更高效、环保的氧化剂生产途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研究组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丧失限制了土壤缓冲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
近日,我国建材行业首次集中发布了近年来具有颠覆性、突破性、原创性成果的最新科技。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 “多元化源头减量 + 规模化综合利用” 构建 “无废园区” 模式。完善制度设计,推动固废源头减量,落实清洁生产与技术创新;做好资源化利用,涉及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依托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固废全方位管理。
钢铁行业 “无废企业” 典型案例,包括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废产品化利用及社会源危废协同处置模式,通过优化设施、产品化利用、协同处置危废、智能化管理等;首钢京唐公司的固废梯级利用内部消纳 “无废” 模式,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联产新模式着手。
12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此所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一种新型沸石分子筛——ZM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