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协会
辛集马庄污泥暂存场30万立方米金属污染污泥处理工程,针对难修复的污泥污染场地,设计使用“止水帷幕建设+真空降水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阻隔覆土”修复技术方案,各项修复指标均达到了预期设计指标要求。
近日,资源环境学院环保高端装备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常勇教授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一区,Nature Index 期刊,影响因子11.4)发表了题为“Enhanced phosphate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 by flow-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FCDI): Role of [Fe(CN)6]3–/4– redox couple”的研究成果(DOI: 10.1016/j.watres.2025.123304)。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团队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System: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Advance Decarbonizing Water Management”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分散式水系统(DWS)-源头分离-低碳技术”三位一体的城市水系统脱碳战略框架。
工程规模:270 t/d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生产线(包含120 t/d餐厨垃圾处理、100 t/d市政污泥处理、50 t/d城市粪便处理),包括管理区、生产区、公用及辅助设施、污水处理区及场外工程等。
工程规模:建设工程100 t/d (远期200 t/d);设计处理量100 t/d,实际处理量131.8 t/d。
本项目原水经固液分离后,清液采用“预处理+USR+两级A/O大循环+深度处理”的好氧深度处理工艺路线;浓液及剩余污泥采用“匀浆+环套环厌氧发酵”的资源化利用工艺路线。
相对国内外同类工程,本工程热脱附处理工艺中示范点主要集中在固相土壤处理工艺部分和有机废气处理工艺部分。
工程规模:设计处理量为70万吨/年,实际处理能力70万吨/年(其中装修垃圾35万吨/年,拆除垃圾35万吨/年)。
电力、钢铁、煤化工行业是众所周知的碳排放大户,同时每年还会产生超过数十亿吨的固废,主要包括钢渣、炉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除部分被综合利用外,仍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填埋堆放处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易导致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协同实现固废高效资源化处置与烟气CO2高效捕集利用,已成为高碳排行业减污降碳的重大难题。
近期,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双碳技术研究所冯祥波教授团队在能源化学与环境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冯祥波教授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3篇以西京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我国电力、交通等行业排放量巨大,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CO2减排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技术(CCUS)是实现大规模CO2减排及高值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然而,烟气及空气中碳捕集、二氧化碳高值利用等仍面临能耗高、能量效率低、成本高、规模化应用难等挑战。
开发高效水电解析氢催化剂是突破制氢成本瓶颈、加速氢能经济规模化落地的核心路径。异质界面工程可通过电荷重排优化中间体吸附能提升析氢(HER)性能,但三相体系中组分协同机制与“组分界面-性能”构效关系仍不明确,且异质结微观结构的电荷转移与物质传递协同优化策略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