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污染物的普遍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共同构成了首屈一指的环境威胁。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节能降碳技改类项目,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工艺、技术、设计,满足集团生产用气需求,降低物耗能耗。
工程规模:每日处理园区高盐工业废水10000m3,年处理量180万m3,处理后水用于经筛选的耐盐碱植被灌溉
高温环境二恶英取样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医疗废物焚烧处理设施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设施等建设项目竣工环评验收和监督性检测过程中的二恶英类检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二恶英排放检测及其他适用场合。
2025年1月10日,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Water》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Floc management enables integrated anammox an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for sustainable ultra-efficient nutrient removal》,标志着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城市污水可持续处理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植树节前夕,天津师范大学学生科研团队"绿水"和"抗菌肽生物反应器"两项突破性成果,入围20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工程日全球大学生黑客马拉松挑战赛TOP15榜单,成为本届唯一入围中国高校。
哈工大全媒体(张又元 邵博/文 邵博/图)近日,我校环境学院任南琪院士团队陈川教授课题组在水生态元素循环及碳减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类在全球水生态环境中分布广泛的自脱毒适应性新型异养反硝化微生物,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海尔集团依托旗下的卡奥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一整套能碳管控解决方案,实现对园区能源使用、碳排放情况的全面管理的案例,该方案设计了空压站云控制系统,对空压机余热回收,通过对水泵房电机进行变频改造,降本约 120 万 / 年;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年发电量超 1500 万度;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 网络等技术,助力能源流、数据流、信息流、碳追溯流的“四流合一”,并通过对园区能源动力的产输配用全环节进行集中、直观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 80% 以上,年二氧化碳的减排约 3.2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1.33 万亩 / 年。该方案技术科学合理,具有可推广性,堪称企业节能降碳的标杆。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建成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打通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认证四个关键服务链路,对区域内广泛、小型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核证和价值变现,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绿色低碳服务,吸引多方主体高效参与碳普惠市场,积极推动碳普惠跨区合作,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运营模式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经济信息联播》、人民网等媒体专题报道。
基于智能采样的地下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可应用于化工园区、生活区域等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应用条件:监测井直径>5cm,监测井水位深度<60米。
“秸秆利用是一个挑战,中外科学家都在努力,本次项目获得了技术突破,对于打通产业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在“双碳”背景下,准确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监测,可以为“双碳”目标效果评估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是“双碳”实施路径中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