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协会
中国科研团队破解白色污染世界难题!微生物降解微塑料技术突破:细菌生物膜定向释放分解酶效率提升300%
近期,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环境科技承担的2项建工重点科研项目课题《典型污染土壤修复后功能恢复技术研究》(编号:22YJKF-28)、《原位微生物强化修复药剂及装备》(编号:22YJKF-29)进行了结题验收
据资料显示,中国天楹旗下拥有上海智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天楹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智能分选、无人清扫等核心领域,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
中国科研团队实现了高达10.36%的半电池太阳能制氢效率,并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产氢超过800小时,成功突破传统光电制氢装置在效率和可靠性上的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植物生物量中大量获取的纤维素可以转化为分子,用于制造一类新的可回收聚合物,以可持续地取代一些塑料。生物塑料大有可为!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项可持续性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牛仔蓝染色新方法,或能降低生产蓝色牛仔布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论文作者指出,新方法或让蓝色牛仔染色对环境的影响最多降低92%,并能防止牛仔布厂工人对有害化学物质的暴露,而且成本只有适度的增加。
在新春的曙光中,上海大学校园里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石国升研究员团队在高效盐水分离和净化技术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在Science正刊杂志发表。
科学家提出全新催化剂稳定策略,寿命突破1000小时
近日,由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 “针对纳米颗粒物污染防控的人工湿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成功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
2025 年 2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蓝鲸智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水环境取样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22481889 U,申请日期为 2024 年 4 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课题组与多团队合作,开创性地提出该技术。通过原子级精准设计、调控 Pt/Ir 双金属 -α-MoC 界面,将乙醇 - 水重整反应从传统的完全重整(氧化)路径转变为选择性部分重整路径,在 270℃温和条件下实现高通量氢气制备,同时联产高值化学品(乙酸),从反应源头消除了 CO₂直接排放,为氢能产业的碳中和转型提供了新的范式。
1月25日,我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103组)张海军研究员和陈吉平研究员团队与北京中科清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系统稳定燃烧超低排放技术”,通过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