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协会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邢明阳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环境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Dynamic Defects Boost In - Situ H2O2 Piezocatalysis for Water Cleanup”。
2025年1月10日,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Water》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Floc management enables integrated anammox an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for sustainable ultra-efficient nutrient removal》
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保高端装备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汪金鹏博士以第一作者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期刊(中科院2区,Top,IF=8.2)发表“Degradation of metronidazole by Cu2O-modified biochar via sunlight-mediated peracetic acid activation: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and mechanism revelation”研究论文。
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农业、自然和城市土壤生态系统的微塑料数据,揭示了微塑料的空间风险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和空气质量的级联效应。
塑料凭借其低制造成本与高耐用性,在医疗、航空航天、包装等诸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塑料的广泛应用,废弃塑料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光催化重整塑料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太阳光激发半导体材料将塑料分解转化为高值化学品,兼具固废再利用与能源转化的双重意义。
202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成果——工程菌株VCOD-15,这款“微生物特种兵”能在高盐工业废水中同时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仅需48小时完成净化,攻克了困扰全球的环境修复难题!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特聘教授林辉博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有关多氟及全氟化合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全国重点实验室唐鸿志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戴俊彪团队合作,在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需钠弧菌工程菌株,能在高盐工业废水和高盐土壤中同时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种可以一次性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在工业废水样本中验证了这种菌株对高盐废水中复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研究成果北京时间5月7日23时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
近日,资源环境学院环保高端装备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常勇教授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一区,Nature Index 期刊,影响因子11.4)发表了题为“Enhanced phosphate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 by flow-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FCDI): Role of [Fe(CN)6]3–/4– redox couple”的研究成果(DOI: 10.1016/j.watres.2025.123304)。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团队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System: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Advance Decarbonizing Water Management”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分散式水系统(DWS)-源头分离-低碳技术”三位一体的城市水系统脱碳战略框架。
近期,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双碳技术研究所冯祥波教授团队在能源化学与环境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冯祥波教授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3篇以西京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