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 “无废企业” 典型案例,包括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废产品化利用及社会源危废协同处置模式,通过优化设施、产品化利用、协同处置危废、智能化管理等;首钢京唐公司的固废梯级利用内部消纳 “无废” 模式,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联产新模式着手。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构建 “无废园区”,从源头减量入手,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建固废管理平台,拓宽资源利用路径并提升园区管理能力。形成多体系协同,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示范引领,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以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产业布局,搭建固废协同处理路径与高值利用平台,推进企业间协同减量及高值高效利用,开展现状调查,建设回收与交换平台,推动循环利用,助力减废降碳与绿色发展。
建材行业有 “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工业副产石膏制建材)” 与 “水泥窑协同处置无废经济模式” 两项典型案例。前者如泰山石膏通过数字化管理等提升工业副产石膏利用价值;后者如新峰水泥协同处置多源废弃物并推动高值化利用等。
轻工行业 “无废企业” 典型案例,包括桐昆集团化纤行业全过程减废降碳模式、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酿酒行业废弃物减量循环利用模式、全友家私有限公司家具行业多线路资源利用模式,展示各企业在 “无废化” 生产中的举措与成效,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电器电子行业 “无废企业” 典型案例,包括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显示器件制造行业固体废物减量及监管模式、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的 PCB 行业固体废物管控利用模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减污降废模式。
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采用污泥干化技术,大幅降低了园区的污泥产生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助力园区绿色电力使用。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园区向“无废化”转型,积极推进产业循环化、管理数字化、废物资源化。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构建 “循环经济 + 多元共治 + 智慧管理” 无废模式。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编制方案;构建资源 “双循环” 体系,涵盖园区与城市间及园区内部;建立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吉利汽车集团与西门子成都公司分别展示 “无废企业” 模式。前者通过无废设计、制造、供应链及循环构建汽车行业全链条管理;后者以信息化、数字孪生、AI 及供应链合作,探索数字化赋能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无废生产模式。
奎屯 — 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践行 “无废园区” 理念,聚焦资源循环减量化,如岩棉处置等;聚力强链补链资源化,涵盖建筑垃圾等利用;聚能监管帮扶无害化,通过 “管家” 上岗等举措,推动辖区绿色低碳发展,形成诸多可借鉴经验模式。
为宣传推广各行业推动工业生产“无废”转型的经验模式,工信部有关部门征集了一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有色行业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包括“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模为宣传推广各行业推动工业生产“无废”转型的经验模式,工信部有关部门征集了一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有色行业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包括“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模式”等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