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质生产力|县域有机垃圾分散处理与生态化设施技术及应用


项目名称:县域有机垃圾分散处理与生态化设施技术及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4-2-13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完成人:阎中,王凯军,魏泉源,郑明月,徐恒,黄博,余诚,韩薇,肖政,俞金海,王龙,张言超,聂永山,赵洪叶,魏冬苓


项目简介

在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背景下,有机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尽管城市在有机垃圾资源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县域地区由于分布广、产量小、收运成本高,处理能力和资源化水平仍然较低。传统集中式处理模式难以适应县域特点,导致处理成本高、利用率低。因此,亟须构建一种适用于县域特点的分散式有机垃圾处理模式,并开发与之配套的技术设备和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方案。

本项目提出了有机垃圾“就近收集-分散处理-就地资源化利用”的分散处理新模式,通过构建时空网格化的有机垃圾产排特性模型,优化设施布局,大幅降低转运成本,解决了县域地区有机垃圾分散式处理难题。提出“分段-分相”微生物定向腐质化理论,开发推流式机械强化快速好氧堆肥新工艺,突破了高效菌种自主生产的技术瓶颈,构建了“多重保障、快速稳定”的好氧堆肥技术体系,实现了快速堆肥技术突破。开发了混合有机垃圾强化预处理成套设备,通过高度集成与工业设计,形成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一体式高效堆肥核心装备,通过设备外观艺术化设计,实现设备与优美环境的良好融合。通过构建“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生态综合体”,助力推广社区友好的城乡有机垃圾分散处理模式,引领了垃圾处理和居民生活、科普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潮流,实现了技术集成创新与社会责任的有效践行。

项目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表SCI论文8篇,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7项,项目入选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获得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当代好设计金奖等奖励。

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550余个有机垃圾处理厂站,覆盖28个省,120余个县市,有机垃圾总处理规模超过1500吨/日,显著提高了我国县域有机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为我国有机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1.png

2.png

3.png

项目产品与推广应用情况



获奖感言

阎中 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有机垃圾更是。我们团队深耕有机垃圾分散处理领域,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突破技术边界,开发了推流式机械强化快速好氧堆肥工艺与设备,经过多次更新迭代,构建"技术-装备-模式"三位一体转化体系,形成面向城市、县、乡镇、农村等不同维度的有机垃圾系统解决方案。项目成果覆盖28个省,120余个县市,在全国550余个有机垃圾处理厂站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机垃圾总处理规模超过1500吨/日。未来将探索有机垃圾生态循环新模式,实现有机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