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质生产力|农村污水氮磷削减与农作利用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名称:农村污水氮磷削减与农作利用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4-2-06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生态环

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安徽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杨书运,郑俊,潘成荣,张德伟,张云华,徐微,田伟,龚娟,唐祥红,徐升,郑杰,刘明庆,朱梅,王凤文,张劲松


项目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布广、总量大、排放分散,是传统农家肥的氮磷营养来源,但随着化肥大量使用,污水失去消化途径,成为农村重要的污染来源。为治理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黑臭水体等问题,目前污水治理多以达标排放为目标,与农业氮磷需求隔断,导致化肥与污水氮磷叠加,增加了农业农村系统氮磷输入总量,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基于农作物营养需求,研发污水氮磷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并开发相应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项目团队经过近十年的联合攻关,完成了稻麦两熟水氮磷协同利用、水生蔬菜氮磷协同全利用、农田退水氮磷生态消纳、AO涡轮泥膜耦合脱氮除磷、SBR-BCO双污泥反硝化除磷、侧流污泥发酵-A3O泥膜耦合脱氮除磷等技术体系的研发,解决了聚磷菌与硝化菌污泥龄不匹配、低水温环境出水总磷难以达标等难题,首创了污水利用配置模式、侧流污泥发酵-A3O泥膜耦合脱氮除磷技术。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40多篇,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指南1项;入选省级先进污水处理目录2项。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益: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江西省等多个省市200多个乡镇/村农村污水氮磷消减和农田利用项目,近三年年均污水处理量近4000万吨,COD削减量约8100吨,氮磷削减及资源利用量约1410吨/年、110吨/年,近三年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6亿元,为农村污水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经验;形成了基于“技术创新-装备研发-管控系统-运行模式-工程示范-标准编制-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加速转换新模式,引领和打造了“全链条”农村污水氮磷消减和农田资源利用增效减碳技术模式体系,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png

技术路线

2.png

智慧化控制系统

3.png

序批式反应器-接触氧化工艺污水处理


获奖感言

杨书运 安徽农业大学 教授

农业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石。项目团队基于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水肥资源属性,结合农作物生产的水肥需求特性,从全量化利用的角度,通过源头氮磷智慧化处理实现水肥资源最大化保全、过程精准调控实现养分替代、末端生态拦截利用实现退水氮磷回用,解决了农村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为美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与设备支撑。未来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特点,优化单体设备构型,提高智能化运行水平,实现农村污水水肥资源精准化全量利用,推动低碳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