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质生产力|脱稳耦合平板膜法高硫酸钙型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名称:脱稳耦合平板膜法高硫酸钙型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4-2-04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完成人:李越彪,林会杰,张庆磊,李明,李辉,赵军强,王健,杨海超,周宇飞,闫洪志,李志伟,万昌银,张卓,杨庆霞,张鹏


项目简介

2023年沿黄各省矿井涌水量达66.18亿方,以高盐矿井水为主。在西北地区,高盐矿井水通常伴随较高的硫酸钙含量,此类废水约20亿方,若不经处置或处置不当将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主流“预处理+反渗透”工艺,存在药剂和能源消耗量大、污泥产量大、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吨水处置费近20元/m3,年处置成本300亿~400亿元。本项目在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以绿色分离、资源回用、成本低廉为目标,开展脱稳耦合平板膜法高硫酸钙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低成本、资源化工艺包及配套产品与设备。

经过 6 年不懈努力,项目团队开发了晶种无限循环及硫酸钙晶体均匀稳定析出的脱稳结晶器、适于高倍浓缩的旋流式强湍流型高压平板膜组件,构建了脱稳耦合平板膜法高硫酸钙型废水资源化的工艺包。与传统技术相比,药剂投加量降低60%~80%、固废产生量减少30%~50%、膜浓缩终点含盐量提升1.6倍以上、蒸发负荷降低38%~50%、处置成本30%~50%、固废污泥转化率达30%~60%、产品盐收率达95%以上,实现了高品质再生水回用、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开创了“脱稳耦合平板膜法”在高硫酸钙型废水处理的先河。获得国际发明5项、国内发明8项、其他专利2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形成国家标准3项,企业标准1 项。项目入选国家水利部《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2019年)》、国家工信部《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1年)》、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2022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山东省科技厅《2023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曾获得2022年度“中国膜行业专利金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项目成果应用于陕西榆林袁大滩矿井水深度处理等18个矿井水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2.74亿元,利润3.92亿元、纳税0.82亿元。在运工程规模达31.81万吨/天,实现回用水量1.06亿立方米/年(节水),节省运营成本约7.51亿元/年(降本),折合节省标准煤31.81万吨/年(节能),二氧化碳减排53.02万吨/年(降碳)。经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认定,本项目涉足产品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项目成果的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高硫酸钙型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水平,为我国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技术保障。

1.png

图1脱稳耦合平板膜工艺流程

2.png

图2中能袁大滩矿业公司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

3.png

图3郭屯煤矿高盐水治理BOT项目

4.png

图4山东李楼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脱盐处理BOT项目


获奖感言

回顾项目历程,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面对高硫酸钙型废水处理难题,我们坚持以绿色分离、资源回用、成本低廉为目标,大胆创新,历经6年研发出脱稳耦合平板膜法关键技术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在成果转化上,我们采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模式,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矿井水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对于产业科技创新,我认为一是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废水处理特别是工业废水资源化领域,未来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二是构建跨学科创新联合体,加速膜产品与智能控制前沿技术融合;三是强化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组建“技术+商业”跨界团队,实施项目跟投制让团队分享创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