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览!2024新疆能源发展全景与2025新走向

新疆正在探索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过渡的发展通路,拓展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能源利用维度,并以此创下世界瞩目的新能源产业成果,推动中国绿色发展的奋进步伐。


年末全疆民用汽车保有量667.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8.96万辆,增长157.0%。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代表能源转型的交通用能电气化、锂电池储能产业大发展、绿色电力大发展以及人们绿色消费理念的大普及。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1.png


新疆面临着高耗能高排放、六大两高行业比重大、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产业链短与人才短缺的四大挑战。


长期以来,新疆工业企业的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居高不下,2019年新疆煤炭消费量中工业消费量占比高达97.03%。截至2019年底,全疆共3182家工业企业,其中70%以上通过煤炭获取能量。而在双碳目标提出的首年——2021年,新疆的火电发电占比高达80%以上,达3670.7亿千瓦时。


2024年全社会发电量5313.18亿千瓦时,增长5.8%。其中火力发电量3873.06亿千瓦时。水力发电量351.86亿千瓦时,风力发电量707.89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380.37亿千瓦时。水电、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的总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比重约为27%。


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大


新疆的发电装机结构实现逆转,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技术路线多元发展,能源转型加速。


2022年以来,新疆新能源呈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从3757万千瓦增长到2024年底的1.0383亿千瓦,成为全国西北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省区,增幅达到176%,从全国排名第5位提升至第3位。其中,风电装机规模跃升至4708万千瓦,增幅近1倍;光伏规模跃升至5675万千瓦,增幅3.2倍。


2024年全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211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一。


仅2024年,新疆全年就新增新型储能555.3万千瓦/195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截至2024年底,新疆新型储能并网装机累计达到953.45万千瓦/3177.33万千瓦时,全年充电量达到44.8亿千瓦时,放电量达到38.6亿千瓦时,储能转换效率为86.2%;利用小时数达到1689小时,是2023年同期的3.3倍。得益于新型储能的发展,新疆电网新能源利用率提升3.6%。


新疆新型储能项目类型丰富、技术先进,除了为本地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选择。已建成的新型储能电站涵盖了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飞轮、超级电容等多种类型。


新疆还依托“入市交易+分时电价+容量补偿”政策组合拳,推动储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光伏行业


新疆具备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截至2024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跃升至5675万千瓦,增幅3.2倍,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长。


在产业发展上,新疆现已形成以塔筒、底座、机舱罩、叶片等部件为一体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新疆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十四五”以来,以金风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链企业在疆产值超100亿元,落户以来累计在疆产值860亿元,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强、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链企业“链式反应”。


新疆丰富的光伏电力还输送到内地,光伏产业与内地市场的连接加强。不仅满足内地的用电需求,还促进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新疆已建成“两交两直”外送通道,“疆电外送”第三条直流通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在加紧施工。


此外,新疆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发电成本降低。目前,光伏电池的光能转化效率已从15%提升到25%左右。


展望未来,新疆光伏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新疆光伏产业将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光伏产业将与储能、氢能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在一些新能源项目中,配置储能设施,解决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实现电力的稳定输出;探索光伏制氢,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拓展新能源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新疆光伏产业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光伏材料生产、中游的光伏组件制造,到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