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绿化浇灌工作将开启忙碌模式,对于水的需求量也开始大幅增加。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自2024年5月1日起,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如何以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兵团当下和未来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的答卷。
近年来,兵团牢记“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和目标,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技术,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力争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做细农业“用水文章”
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3月18日,二师三〇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梁慧慧(左)和职工在检查滴灌带运行情况。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通过全域推广高压滴灌、智慧灌溉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灌溉面积突破130万亩,为保障粮食高产、促进职工增收注入强劲动力。魏怀娟 摄
初春时节,农时已至。在二师三〇团三连,高标准农田里冬小麦绿意渐浓。水从纵横交错的滴灌带中缓缓渗出,滋润着青青麦田。
眼下,正是冬小麦返青时节,也是灌溉关键时期。“高压滴灌是利用专门的灌水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水滴来浸润农作物根部。”三〇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梁慧慧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高压滴灌具有省水省工、节肥高效等优势,可实现“千亩同色、万亩齐整”的规模化种植效果。在二师铁门关市的10余万亩冬小麦田里,一根根滴灌带正在工作,一亩地灌溉一次仅用20多立方水,做到了对每一滴水“精打细算”,让职工群众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也是最大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兵团就开始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1世纪以来,兵团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进新时代“坎儿井”工程,推广膜下滴灌、干播湿出等节水增产技术。目前,兵团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061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0%以上,兵团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4提高到2023年的0.603,2025年计划提高到0.605。
此外,农田数字化管理也在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集团”)蘑菇湖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利用空中无人机、地面监测仪器、地下传感器等现代化设施,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农业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田地环境的全面监控。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各环境参数数据及趋势,并根据数据反馈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作物的高产优质。
2024年,天业集团旗下的《天业节水数字化智慧种植解决方案》入选了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作为国内最大的节水器材研发生产和推广企业,天业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有力带动了兵团乃至全国节水行业的发展。天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军说:“今后,企业将积极采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动‘新疆造’节水产业向‘新’向‘智’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业用水“调结构、增效能”的目的,兵团还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优质品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林牧渔和粮经作物比例,以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做精工业“用水文章”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3月17日,位于新疆五家渠经济开发区的新疆恒源水务有限公司龙河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在查看该厂自主研发设计的微型盾构机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据了解,该厂采用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周围的水体环境。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新江 通讯员 王静 摄
3月19日,在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盐结晶车间,工作人员熟练地控制着操作台,精准调控温度、压力等参数。随后,工业废水将通过分盐结晶装置,分离出氯化钠、芒硝和硝酸钠等产品,并将装置过滤分离出来的水作为全厂生产水使用,以此实现污水零排放,资源再利用,将生态治理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年,我们投资1.2亿元,实施了浓盐水脱COD项目。将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同时,产出的芒硝和氯化钠产品均达到工业级一级品。”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环水务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志江告诉记者,该项目投入后,每天可以产出15吨左右的芒硝和氯化钠产品,年回收产品水26万立方米,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24年,六师五家渠市为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授牌,将该公司树立为节水好榜样之一。
其实一直以来,工业企业节水都是节约用水工作的“重头戏”。兵团指导用水单位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持续推动节水减排,大力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打造节水型企业和园区。
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酿酒工艺采用固态蒸馏法,冷凝器在冷凝过程中需大量水满足冷却制酒需求,而冷水流过冷凝器冷热交换后即行排放,这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增加了污水处理负荷和处理成本。
为了提升冷凝水利用率、保障用水供应、降低用水成本,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投入250余万元,在酿酒四厂建设闭式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改项目。“这个项目自2023年11月中旬投入使用以来,同期相比节约用水成本40余万元。”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四厂醇甜型白酒车间主任刘进远说。
近年来,兵团将水资源作为约束条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依法淘汰相关落后产能,坚决遏制盲目上马高耗水项目。2025年,兵团计划让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50%。
做实城镇“用水文章”
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3月18日,八师一三四团第二中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解节水用水知识。雪峰 熊玉龙 摄
3月19日,五家渠城华市政芳草湖分公司巡线员通过“望闻问切”,仔细检查着六师芳草湖农场场镇的供水管网。
芳草湖农场场镇共有供水管网62公里、水源机井13眼,为确保管线和设备安全运行,五家渠城华市政芳草湖分公司安排了13名员工组成管网巡线组,每天对供水管网及设备进行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
节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城镇节水降损方面,兵团持续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常态化开展漏损治理、实施供水管网改造。2025年,兵团计划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9%。
“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在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随处可见这样的提示语。
作为入选了2024至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名单的学校,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长期利用学校广播、电子大屏等宣传阵地,对“节水”进行大力宣传。同时,该校还建立了节能减排分级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部门、各楼宇的目标责任制,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
“我们学校用水有一个‘智慧大脑’在管理。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用水计量网络图和用水量数据库,如果用水点出现跑冒滴漏或是用水异常现象,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及时抢修,确保不浪费每一滴水。”该校教育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肖从礼介绍,当前学校538处用水点均已升级为红外线自动感应节水型器具。
像兵团二中第十一师分校这样的节水型公共机构,在兵团不是个例。一直以来,兵团通过持续宣传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职工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养成爱水节水习惯。
此外,兵团还坚持以水定绿,科学合理规划城镇绿化面积,城镇生态用水积极使用中水;坚决禁止脱离实际建设人工湖、人造水景观;在洗车、洗浴等特种用水行业全面推广低耗水、循环水等节水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用水消耗。
强化节水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兵团用实践证明,节水不是限制发展的“紧箍咒”,而是绿色转型的“金钥匙”。未来,兵团将牢牢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持续深化节水工作,强化科技赋能增效,探索更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兵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薇 通讯员 兰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