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2023-S-58
申报单位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投维尔利马桥(上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推荐单位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一、工程简介
建设和运行模式
PPP
投运时间
2022年08月
工程示范点
本项目具备示范效应的方面包括技术先进、设施运行稳定、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二次污染可控等:
(1)技术先进、设施运行稳定:生产线智能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功能集约、易维护,能适应来料成分波动性及复杂性;一体化车间实现无人值守,高效、安全、经济。本项目实施前国内的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尚未有独立资源化处理的成功案例,本项目的成功运行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且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工艺技术先进,设备运行平稳,处理能力达标。
(2)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经测算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5%~90%,骨料纯度达到99%,出料质量的稳定性好。
(3)二次污染可控: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噪声;通过建筑分隔、设备密封、建筑降噪、空间抑尘、设备收尘等措施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
工程规模
设计处理量为70万吨/年,实际处理能力70万吨/年(其中装修垃圾35万吨/年,拆除垃圾35万吨/年)。
工艺流程
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运输车进厂称重计量后,分别进入卸料车间内指定区域卸料。对于特大块的混凝土块由镐头机或液压钳等对其进行破碎后进入拆除垃圾处理系统。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分别由装载机就地上料进入各自预处理系统设备,经过粗分选环节对大尺寸的木材进行分离。分选后进入一级破碎环节,经破碎后一般粒度小于400 mm,进入一级筛分处理。
预处理车间与中控室
>60 mm筛上物和31.5~60 mm筛中物分别经过箱式风选去除轻质物,再经过光选去除硬杂质,剩余部分重物质直接进入二级反击式破碎机。
<31.5 mm筛下物经磁选、筛分去除<5 mm部分灰土,再经折板风选去除轻质物后与反击破出料汇合。
反击式破碎机后的物料经进一步磁选、筛分、风选、涡流选去除轻质物、金属后,得到0~5 mm、5~12 mm、12~31.5 mm的再生骨料(纯度>99%),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到相应的骨料仓内暂存。
箱式风选和光选分离出的轻质物、硬杂物再经弹道筛和光选,分选出可资源化的木材、硬塑料等,减少焚烧处理量。
不同粒径再生骨料(左0~5 mm,中5~12 mm,右12~31.5 mm)
运行效果
本项目秉承“绿色、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经济理念,对标国际先进设备和标准,基于我国建筑垃圾的特性分析,形成适合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路线和设备配置,同时实现稳定的工程化应用。
二次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处理时分拣出的可燃物首先考虑资源化利用,不可利用的部分送至焚烧厂焚烧处置;分拣出的残渣(灰土)首先考虑资源化利用,不可利用的送至填埋场处置;分拣出的金属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运送至焚烧厂焚烧处置或湿垃圾处理厂处置。
污水:本项目车间内和厂区均设置排水沟槽,生产废水均经汇集至废水池内,厂内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絮凝沉淀”的处理工艺,达标后的出水一部分过滤后用于绿化和道路冲洗用水,一部分经废水总排口纳管排放。项目各类污废水最终经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
大气污染:采用“物理分隔+抑尘+负压收集+袋式除尘”相结合的粉尘控制措施。
噪声:采用“局部隔音板+低噪音设备+减震设施”相结合的降噪措施。
环保设施(左为除尘设备,右为废水处理设备)
运行情况
本项目自2022年8月1日投运后,项目运行稳定、环保达标、自动化程度高,实现闵行全区装修垃圾日产日清,再生产品品质好,市场适应性强;运行过程项目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定期监测,均完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碳减排效果
本项目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将70万吨/年的建筑垃圾分为可燃物、废金属、再生骨料和残渣。其中仅少量可燃物及残渣需焚烧或填埋,其余均资源化利用。再生骨料可替代天然砂石,金属和部分轻质物可资源再生,资源化利用总量约60万/年以上,本项目资源化率总计达到85%。本项目还利用部分再生骨料直接加工成再生砖约3000万块/年(按标砖计)。本项目以实现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循环为目标,通过节能降耗等方式实现绿色生产、通过资源再利用的方式减少原材料消耗,最终实现碳减排效益。
二、工程申报单位联系信息
单位名称: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345弄11号
联系人:杨怡君
单位名称:国投维尔利马桥(上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汇江路850号
联系人:周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