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托亚报道)7月17日,“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相关技术成果将对自治区以及“乌—昌—石”区域的日常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技术支持,使秋冬季重污染基本消除,季节性和全年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该项目将通过构建“乌—昌—石”区域“天—空—地”立体化大气污染物观测网络、污染源动态管控清单等举措,围绕区域重污染过程溯源、污染源排放动态管控、重点行业治理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解决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措施落地的应用难题。
7月17日,“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摄
论证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共同探讨“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短板,交流重污染综合成因和深度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为该课题项目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全力推动下,我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冬季重污染天气仍多发。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安排部署,推进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年初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该项课题开展了调研。
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健说,“通过构建精准化、动态化的大气污染管理体系,该项目将对区域污染源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管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该项目涵盖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全过程,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路径、目标、措施有一个整体化的考虑,相信经过3到4年的研究,项目能够为‘乌—昌—石’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提供较好的方案,为当地政府大气治理提供科学评估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