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生机无限。
在天山南北,一个个项目工地塔吊林立、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车车“兵团制造”运往疆外,产业集聚“串珠成链”,经济运行“热气腾腾”……
心系新疆、情系兵团,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壮大兵团念兹在兹,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兵团工作,对兵团提出新的定位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兵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和兵团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体现兵团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浪潮奔涌,现代产业蓄势腾飞,一幅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领跑”
“飞行状态平稳,数据表现优异!”日前,在位于石河子花园机场旁的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架鸿雁大型无人机成功完成试飞任务。
作为战略性产业,低空产业科技含量高,涵盖领域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兵团如何抢抓先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低空经济“直上青云”?——打造通航产业兵团高地,加速布局“天空之城”。
近年来,兵团积极推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综合服务、人才培育全链条发展,支持中新建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做大做强,促成天域航通大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用。目前,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已有多架鸿雁大型无人机下线,预计全年可交付32架;八师石河子市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吸引多家国产民用飞机制造企业入驻,为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兵团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增添活力。
壮大新兴产业,需久久为功。
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兵团聚力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等8项行动,绵绵用力精心打造具有兵团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兵团沃土上,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展翅高飞”。
机械臂精准操作,流水线高效运转……在新疆江浩电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条国内领先的自动化铝电解焊片电容器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5G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铝电解电容器的需求日益旺盛。”新疆江浩电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志华说,当前,公司焊片式铝电解电容器日产能已达3万多只,预计年内可生产电容器1200万只,实现产值1.5亿元。
从智能制造到行业领先,从优化结构到提升价值,一条条先进产业链正在各师市加速布局,兵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快速增长,在畅通双循环格局中实现“兵团制造”与广阔市场的互利共赢。
科技赋能 传统产业“焕新”
日前,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万兆工厂试点项目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万兆光网试点名单,成为新疆和兵团唯一上榜的试点项目。
近年来,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深耕产业链条,加快成长为自治区、兵团精细煤化工龙头企业。
“产业向上‘提级’,必须建立紧密的科技创新链,加快煤化工产业转型。”该公司科技与数字化部部长宋永超介绍,企业推进万兆工厂试点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年末全域5G专网覆盖率达90%,实现生产全流程“毫秒级响应”。
对兵团而言,传统产业是根基,撑起经济基本盘。在信息化浪潮中,传统产业拓展空间和潜力更大,而科技创新则是其焕新的“密钥”。
2024年以来,兵团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成立兵团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9家,汇聚创新人才近千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取得的52项创新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面向现代农业转型需求,兵团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工作,建立兵团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棉花、番茄等采收农机装备存在的共性技术短板,加力开展联合攻关。
“真金白银”落地,转型升级“蝶变”——集50余项专利技术于一身的“兵团造”采棉机实现量产,棉花采净率达93%以上;国内最大规模的年产2万吨番茄丁(汁)生产线建成投用,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新疆兵团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据统计,截至目前,兵团创新型中小企业、兵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有400余家。
“传统产业焕新而行,正逐步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郇恒赛说,将持续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耕沃土 优势产业“提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兵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兵团担当。
春风徐徐,机车轰鸣。在三师五十一团,一台台“棉花+孜然”复合式套种精量播种机在田间作业。2024年,三师图木舒克市首次尝试“棉花+孜然”套种模式,套种孜然13.69万亩,实现产值3.08亿元。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今年,三师图木舒克市大力推广“一膜三行棉花套种六行孜然”新模式,提高棉花种植密度,为职工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兵团粮”。兵团强化农业科技研发集成推广应用,做好“耕、种、防、收”环节全方位技术服务,形成了“奇台农场模式”等一批农作物高产高效模式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粮棉质量、单产和技术保持全国领先。2024年,兵团粮食播种面积、平均亩产、总产量实现“三增”,在沙化土地上实现玉米千亩连片“吨粮田”的突破。
培植农业新优势,沃野田畴满目新。
抢抓农时播种,在东天山脚下的十三师红山农场二连,装载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小麦播种滴灌浅埋一体机日夜轰鸣、高效作业。
“这种新型播种机能一次完成播种、滴灌带铺设等多道工序,效能较传统播种方式提高了近20%。”红山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技术员王竹琼高兴地说。
在希望的田野上,兵团农业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耕耘出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