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近年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盯“双碳”目标,深化绿色发展,聚焦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两大关键领域,加快促进高载能行业绿化升级和补链强链,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用不断增长的“含绿量”提升园区发展的“含金量”。今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兵团首家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
近日,天山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事业部成功浇铸完成了第一块铝电解用磷生铁浇铸全石墨化阴极炭块,这标志着天山铝业阴极炭块磷生铁浇铸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阴极炭块磷生铁浇铸项目是电解槽技改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的顺利投产,不仅满足了天山铝业电解槽节能技术所需的磷铁浇筑阴极组的自供,降低了成品浇筑阴极组长途运输成本,同时,运用磷生铁浇铸的全石墨化阴极炭块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抗钠侵蚀性及导电性,有助于电解槽稳定运行、强化电流。
“2022年天山铝业自筹资金3000万元,建设了一条阴极炭块磷生铁浇铸自动生产线,旨在降低企业的电解铝生产炉底压降和电耗。投产以后,预计每年能给企业节约2000万度电。”天山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事业部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刘君鹏表示。
作为师市铝基产业的领军企业,天山铝业持续加大在环保和节能改造方面的投入力度,聚焦固废循环利用、余热回收利用以及节气改造等关键环节,全力降低企业碳排放,实现能耗显著下降。
不仅仅是天山铝业,近年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出台绿色发展政策,率先在兵团推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大力支持企业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开发区拥有61种工业产品,其中多晶硅、工业硅、电石等11种工业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化成箔、高纯铝、多晶硅、玻璃瓶、电、工业硅、棉纱、棉布等39种工业品单耗同比呈下降趋势;热、脱硫剂、PBAT、乙醛酸等9种工业品单耗同比持平。
作为工业大师,工业企业运转中不免产生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废料,如何将这些废料变废为宝一直以来是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如今,这一难题在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寻找到了突破口。
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研发创新,将废弃物加工生产成太阳能光伏管桩、PC装配式构件、混凝土加气块、轻质隔墙板等绿色建材,实现了大宗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
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徐义民介绍:“如今,我们企业所用的固废都来源于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比如说,脱硫灰主要来源于电解铝,电石渣来源于天业集团,炉渣、粉煤灰主要来源于发电企业。”
作为新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师市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将废料变废为宝。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蒸压混凝土加气块、太阳能光伏管桩、PC装配式构件、自保温砌块、轻质隔墙板等10余种绿色建材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疆内建筑工地,实现了城市建筑垃圾和大宗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率超九成。
如今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构建了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着力以投资促进支柱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坚持系统治理,完善配套设施和平台,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升级;建设完善智慧环保监控平台,以园区环境综合监管需求为重点,以园区环境管理平台、企业无组织废气(VOCs)监控系统、恶臭电子鼻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为基础,实现对园区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环境风险源等要素的全面感知和综合评估。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开发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约3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8%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82%提升至93%。
石河子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刘政明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结合园区发展实际,紧盯‘双碳’目标,以能源转型为关键着力点,以实现师市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降低能源的‘含碳量’,提高产业的‘含绿量’,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与智能化升级,不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培育更多能效‘领跑者’企业,实现园区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打造‘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兵团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到园区工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征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艳 邵博越 通讯员 赵海忠 晏瑞一)